——包头四中高一年级青年教师读书分享
为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4月11日下午,包头四中高一年级“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在崇智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杨文亮副校长、王丽俊主任亲临现场并参与交流,给予青年教师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
本次分享会以“阅读·思考·成长”为主题,鼓励教师将阅读所得转化为教学创新和自我提升的动力。会上,青年教师们结合近期阅读书目踊跃发言,不仅分享了阅读感悟,也探讨了如何将书中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化学组王坤钰老师以《培育“科学思维”的项目式教学——探究果干中的SO₂》为题,详细介绍了她在阅读和实践中对项目式教学的理解。她以“食品安全”这一贴近生活的主题切入,设计了一系列围绕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的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在实际探究中提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她指出,项目式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物理组张鹏利老师分享了《张朝阳的物理课》的读后体会。她围绕“物理之美”,从高中与大学课程的衔接、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趣味解读,到张朝阳如何以非传统方式吸引公众参与物理学习,提出了物理教学应更加重视“思维过程”的观点。她认为,教师不应仅仅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建构对世界的理性认识与科学想象。
政治组王旭丽老师对论文《认知增强AI与教育共生:未来教育新生态》进行深度解读。她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人工智能工具的介入不等同于替代教师,而是对教学方式的再塑造。她强调,未来的教育不只是“教会”,更应引导学生“会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善于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成为技术与教育之间的“连接者”。
英语组段禹灼老师则从宏观角度谈了自己对读书会的感受。她以“书页间的星辰”为比喻,认为共读不仅是一种教师间的专业对话形式,更是一次次心灵的碰撞。她谈到:“在快节奏的日常中,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再与同行共思,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成长。”
历史组马超老师分享了《学习的格局》的感悟。他聚焦于学习动机、成长型思维与自我效能感的塑造,强调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构建积极、自洽的学习图景。他结合自身学生心理辅导经历,提出“帮助学生看见未来的自己”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教育。他的发言引发了大家对“教书育人”双重使命的再次思考。
教务处王丽俊主任充分肯定了本次读书会的成效,并指出,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平台、也需要引导。学校将持续推进教师发展支持工作,为青年教师搭建共读共研、思想交流的空间。她鼓励大家把阅读的收获应用到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教育情怀,在阅读中积蓄前行的力量,在实践中实现专业的跃升。让书香浸润教育、让思考伴随成长,共同书写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杨文亮副校长结合自己近期阅读的长篇小说《长安的荔枝》,谈到了书中关于坚守、选择与人生价值的思考。他指出,教师的阅读不应仅限于专业书籍,文学、历史、哲学、科技等不同领域的书籍都能帮助我们拓展视野、滋养内心。他勉励青年教师将阅读作为一种日常习惯,在书中汲取智慧,在反思中提升自我。他强调,教育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关乎人格的养成和思想的塑造,青年教师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深刻的思考面对教学与人生。
墨香氤氲,春意渐深。本次读书分享既是对教育初心的回溯,更是专业成长的再出发。高一年级组将持续推进教师共读计划,让书香浸润教育日常,以阅读赋能立德树人使命!
供稿|教研处
撰稿|王琛
一审|王丽俊
二审|杨文亮
三审|张雪峰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