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四中高二年级青年教师读书分享
春和景明,万物生辉。3月25日下午,包头四中惠风读书会系列活动之青年教师读书分享,在高二年级如期举行。李小元、杨晨、杨波三位老师,结合教学经验、班主任经历与阅读体悟,分享了各自教育岗位上的成长与思考。杨文亮副校长、教研处王丽俊主任全程参与,与青年教师共赴一场教育智慧与人文情怀交融的思想盛宴。
家校共育:以“真诚”搭建“信任”桥梁
李小元老师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智慧,提出“家校同心”的四种方式:坚守“零物质往来”的底线、践行“不批评家长”的原则、保持“将心比心”的同理心、建立“表扬先行”的沟通模式。针对学生迟到难题,她总结形成学生教育四步骤,即“陈述事实—表达感受—阐明需求—提出请求”,既化解矛盾又唤醒责任意识。关于班级凝聚力建设,她认为应营造民主宽容的班级氛围、制定和协一致的阶段目标、创设青春特色的班级文化、宣扬平等尊重的交际观念,以此不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新人新得:从“管理”走向“对话”
杨晨老师以“班主任,想说爱你不容易”为题,回顾两年班主任生涯的蜕变。她坦言,初带班时曾执着于“纠正错误”,希望让学生畏惧自己,但在一次次深刻的教育实践中,她不断成长,豁然开朗:教育不仅是修剪枝桠,更应是静待花开。她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成长中的试错,将“管理”转化为“对话”,以“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的理念重塑班主任工作观。目前杨老师所带的班级逐渐走上正轨,得益于杨老师的辛苦付出和智慧探索。
跨界阅读:在万物中发现教育
杨波老师拓展阅读视野,为老师们推荐了博物学者张辰亮的《海错图》。杨老师沿着书中“考据古今生物,溯源文化基因”的脉络,从渤海湾的鲅鱼水饺,谈到《诗经》中的“鱼丽于罶”,由潮汕“以鱼测盐”的民俗,引申至地理学科知识,更以明清海禁政策与海洋生物图谱变迁的关联,揭示跨学科阅读对拓展教育视野的价值。“教育者的书单不应囿于专业书籍,万物皆可成为启迪思维的教材。”杨波老师的这一观点,获得了与会教师的认可和共鸣。
薪火相传:经典照亮教育征途
杨文亮副校长认真聆听分享,作总结发言。他结合《万历十五年》中“道德理想与现实困局”的思辨,勉励青年教师通过阅读提升教育格局。《万历十五年》以显微镜般的笔触,揭示了大明王朝改革在礼法框架下的艰难突围。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同样面临着发展素养与应试导向的辩证实践。杨校长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在书页间,搭建起连通古今的桥梁,让古人的智慧之光照亮教育征途上的奋进脚步。
墨香氤氲,春意渐深。本次读书分享既是对教育初心的回溯,更是专业成长的再出发。高二年级组将搭乘惠风读书会的精神列车,持续推进教师共读计划,让书香浸润教育日常,以阅读赋能立德树人使命!
供稿|教研处
撰稿|夏方圆
一审|王丽俊
二审|杨文亮
三审|张雪峰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