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三新”理念的要求,引导学生探索细胞与生命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12月初,包头四中生物教研组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物科研活动——真核细胞三维模型制作竞赛。
本次活动分为个人或团队模型征集、学生投票以及教师打分三部分,高一年级的同学们积极报名,踊跃参加。
走进展示现场,仿佛置身于一个细胞的奇妙王国。这些由学生们亲手制作的模型,形态各异却又精准地展现了真核细胞复杂而有序的结构。从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到细胞质中错落分布的细胞器,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学生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无限创意。
模型制作材料丰富多样,有的同学巧妙地运用彩色黏土塑造出各种细胞器的形状,线粒体的嵴、叶绿体的基粒等细微结构清晰可见;有的则利用塑料盒和纸盒构建起整个细胞的框架,有的同学还用到了3D打印的技术,将现代科技与模型制作巧妙结合。这些模型不仅在外观上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它们直观地展示了真核细胞内各部分结构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立体模型,让学生们得以更直观、深刻地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
结合学生的投票成果,生物教研组的老师们公平公正地依据模型的科学准确性、结构完整性、外观美观性以及新颖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打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9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1人。并于12月18日,学校教研处、教务处组织为获奖的同学们颁发奖状。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真核细胞知识的实践探索,更是学校生物教学创新实践的生动体现。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学生们在设计、制作模型的过程中,积极查阅资料、讨论方案,反复尝试改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对生物学的热爱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生根发芽,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包头四中生物组将继续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科活动为抓手拓展教学阵地、丰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式,为真正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而不懈努力!
供稿|教研处 生物教研组
撰稿|李贤慧
一审|王丽俊 董晨
二审|杨文亮
三审|张雪峰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