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元朝时期——多民族的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大融合
元朝的建立与疆域:
元朝(1206-1368)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完全统一中国的大一统王朝。
其疆域一度北至西伯利亚中部的北海测影所,西北至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的中下游,西南囊括今西藏、云南,南至南海诸岛,东南至琉球,东北至外兴安岭北麓及今鄂霍茨克海滨海地区。
大一统制度的实践与深化:
元朝结束了中华大地自唐末以来南北对峙长达数个世纪的分治局面,开创了空前统一的疆域版图。
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在岭北与云南设置行省,加强了对漠北、西南边疆的管辖。
民族大融合与文化大融合:
在元朝的广袤疆域内,大量汉人迁往大漠南北的蒙古草原乃至南西伯利亚的图瓦盆地生活,边疆各族源源不断涌入华北、中原、江南及岭南,族群毗邻杂居,彼此往来趋于常态,族际通婚现象趋于平常。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继续壮大,长期存在的夷夏对立观念不再是主流。一大批精研儒学、深谙佛道、工于诗书的“华化”西域人,开始“舍弓马而事诗书”,“敦诗书而说礼乐”,“改从华俗,且于文章学术有声焉”。
元朝的政治遗产:
元朝虽然统治时间较短,但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如行政大区制度等,为继起的明、清两代的长期统一初步奠定了制度基石。
第十讲:明朝时期——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
明朝的建立与疆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明”。
明朝将包括东北、西南边疆、青藏高原在内的疆域纳入管辖,与北元政权、亦力把里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
巩固统一政治格局:
明朝在继承元朝大一统的基础上,采取更为开明的族群政策,实施更为温和的治理方式,使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化。
发展了元代行政大区制、土司制等大一统王朝治理制度,善用招抚等和平手段,施行因俗而俗的治理理念,多族群共同治理疆域、共同抵御外侮。
农商并举的经济形态:
农业生产、商品经济繁荣兴盛,边疆地区开发力度不断增大,中原与边疆农牧经济交融持续深入,中华民族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疏通华夷的社会风貌:
多向移民助推了多族群社会生活的交往交融,奠定了近现代族群分布格局的基础,促进了边疆社会风俗的嬗变。
互鉴交融的文化气象:
明朝时期中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同时融汇了汉、蒙古、藏、回等多种文化,继承并深化了元朝所开创的多元文化融合局面。
儒家思想作为主流,与佛、道等宗教文化交融发展;儒学教育浸润边疆,各族文化深度交融,蒙古、藏、回等文化亦给中原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记。
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伊儒会通、西学东渐等浪潮中,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